欧宝体育app张信哲

欧宝体育app张信哲

产品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今天,让我们用四位清华学子在军营里激昂澎湃的青春年华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谢江平,2017年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2018年9月-2020年9月服役于武警某部侦察中队,期间综合考核成绩优秀,荣获优秀义务兵一次,三等功一次,发明专利一项。

  入伍第1年,正当谢江平在武警特战队的训练生活顺风顺水的时候,一场意外突如其来。一次训练中,谢江平一如既往地全力以赴,但不幸在徒手飞跃矮墙过程中摔倒,头部受伤,右手肘关节粉碎性骨折。

  「本来队长是打算把我培养成特战尖兵去参加比武竞赛的,但是一下子就全乱了,所以那一段时间挺颓废的,不能和队友们一起训练,呆在医院里都快发霉,就想着自己能不能做点什么。」看着队友们每天替自己整理内务,分担训练压力,在烈日下流血流汗,一股“想干点事情”的冲动悄然萌发。

  住院期间,谢江平也在继续努力着。他花费两个月的时间,读完了图书馆里所有的书籍,孜孜不倦地学习着。后来,偶然间,谢江平了解到一则走火事故的消息。他陷入了沉思,「能不能做一个装置,实时监控着子弹数量,让指挥员能看见枪内剩余的子弹个数呢?」说干就干,谢江平学习左手写字,开始在电脑进行传感器模型设计。

  实验是曲折的。经过前期设计和调研,谢江平决定使用一个压力杆测定弹匣弹簧的压力,根据弹簧压力计算出弹簧长度,从而确定子弹的数量。「设想很简单,但是真实的情况很复杂。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比如冬天和夏天气温不同,弹簧和压力杆的参数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测量结果就会不准。」谢江平总结自己第一次失败的尝试。

  实验操作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为维持枪械的射击手感,咱们不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拆卸和改造,最终只能在1毫米的尺寸范围内进行电路板设计。」未解决电路板的尺寸问题,谢江平只能用手去打磨坚硬的工程塑料。

  但前景是光明的。经过不断筛选和尝试,谢江平选定滑动变阻器作为传感器,这个就是子弹实时监控装置的1.0版本。但是,这个装置遇水就会失效,因为变阻器遇水会短路。后来,在谢江平的一直在优化设计下,最终完善的子弹实时监控装置已经申请专利并无偿交付连队使用。

  在生活中谢江平也绝不落下。伤情好转后,谢江平开始尝试左手叠“豆腐块”。「就是手脚并用,甚至还会用上肩膀和牙齿。」谢江平笑着描述着自己左手叠被子的情形,「现在我可以用左手叠出最整齐的‘豆腐块’了。」不单单是叠被子,谢江平还尝试着左手扫地、左手拖地、左手擦窗户等等,尽己所能地干一点事情,让战友们少干一点,轻松一点。

  目前,谢江平在工程物理系继续完成学业。他的研究方向是电磁兼容性。通俗的讲,就是研究电子设备对其他电子设备正常运行造成扰乱和破坏的能力,比如,当我们看电视的时候,旁边有人使用电吹风或电剃须刀之类的家用电器,电视屏幕上会出现的雪花噪点,以及研究电子设备抵抗这种干扰和破坏的能力。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设备的的电磁干扰能力和抗电磁干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伊拉克战争,美军就用电磁攻击瘫痪了伊拉克的电子设备,让伊拉克军队几乎失去了作战能力。」谢江平讲述起自己研究的初心,「每次了解到军队里有战友受伤甚至牺牲,我觉得我还是能为他们做一些事情的,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小事情。」

  目前,有关电磁兼容的研究仍处于被国外封锁的状态,国外发表的论文很少会把核心参数给出来。哪怕只是研究“一点点的小事情”,也会是很有意义的大事。

  「入伍的两年经历让我从懵懵懂懂逐渐变得成熟了。」回忆起大一迷茫的状态,谢江平觉得军旅生活让自己成长了许多。在部队时,因伤退居后方的谢江平借助雨课堂、慕课等平台的网络课程资源,从零开始,从计算机一级自学到四级,又自学了Java、C语言,成为了连队里的“科技担当”,负责连队里的软件硬件维护。回到学校后,谢江平仍旧和连队保持着联系,他继续用自己的知识帮助连队解决一些问题,实现一些idea。

  「回到学校之后,我一直在干一些我觉得很重要,或者对我来说很有意义的事情。」谢江平如此总结到。

  乔冠中,2013年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服役于空军某部警卫勤务营警卫连,服役期间荣获优秀义务兵并嘉奖一次,于2020年6月28日火线入党。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时候,当时我们连队驻地就在武汉市区,距离汉口火车站和金银潭医院就20min的车程。」由于距离近,第一时间,乔冠中就感受到了疫情防控的巨大压力。除了日常的测温、封闭等防疫工作外,他所在的连队还承担了物资配送的任务。疫情初期,汉口火车站封闭时,站内仍有大量的滞留人员,亟需大量物资。战士们了解这一个消息后,主动请缨,承担配送任务。

  封城之后的武汉没有了昔日的繁华景象。市民们不出门了,生活还得继续,物资保障还得进行。乔冠中和队友们骑着电动车,穿梭在无人的街头,为居家的市民送去精心准备的餐食。

  「印象最深的是给一个独自在家的70多岁的老奶奶送书送报。」回忆起化身“外卖员”的经历,乔冠中记忆深刻。他每次给这位老人送餐时,都会嘘寒问暖。久而久之,两人就熟络起来。一次送餐时,老人无意抱怨了一句“家里的电视坏了”。一下子,老人不仅失去了所有娱乐项目,更失去了了解外界的信息渠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乔冠中精挑细选之后,送给老人一本《红色家书》,每次送餐时会捎带给老人当日的报纸,让老人解闷,同时也了解时局情况。

  「后来,我一共收到了四封感谢信,」之前只是看到电视里收到感谢信的故事,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主角,乔冠中深感荣幸,「退伍的时候,老奶奶还邀请我到家里吃了一顿便饭。」

  亲眼见证、亲身参与艰苦卓绝的战疫,乔冠中有诸多感触,「这种事情真的是一个奇迹,数以百万的民众待在家中不出门。亲眼见证这些,真正体会到了我们党和政府动员能力之强。基层党组织的同志真的是太了不起了。」

  「当时疫情结束后的45天隔离刚刚结束,我就接到了抗洪的命令。」乔冠中回忆道。身为副班长兼代理班长,作为连队里的骨干,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洪战斗中。经历过战疫的思想洗礼,为了发挥党员带头的先锋作用,连队为还是团员的他进行了火线入党。从隔离室里出来,背上党旗,戴上党徽,还没有来得及回到连队看一眼,乔冠中便马不解鞍地加入到抗洪队伍中。

  乔冠中和队友分配到的任务是负责武汉市区的救援任务。当洪水蔓延到城区时,乔冠中和队友们需要用冲锋舟救援受困群众。抗洪期间,大家需要保持高度戒备,一旦险情发生,必须立刻响应。「当时我们睡觉的时候,每个人床头都放着一个大背囊,里面存放了一些基本生活物资。紧急状况发生时,穿上衣服,背上背囊就出发了。」乔冠中回忆道。

  作为最后一道防线,乔冠中和队友们十分矛盾:他们十分害怕接到出动命令,因为那意味着最糟糕的情况出现了,洪水入侵到了武汉市区;同时他们也希望和其他战友一起投身到抗洪作战中。日子在训练和紧绷的神经中一天天过去。所幸直到最后9月份退伍,乔冠中也没有接到出动命令。

  「两年入伍,扎扎实实地在基层工作两年,我对社会的真实情况有了深入了解。尤其是战疫和抗洪,亲眼见到了社会基层的运行方式,这是最宝贵的财富。都说在清华入党很光荣,我觉得在部队火线入党,可以吹一辈子。」回忆充实的军队生活,乔冠中觉得收获颇丰。

  郭婧,2014年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于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服役于陆军83集团军某特战旅,服役期间各项成绩均达到优秀标准,新兵时期参加旅军事运动会获得“军事之星”称号,2019年被评为“优秀义务兵”一次,旅先进个人,被授予“集团军优秀基层官兵标兵”,2020年被评为优秀“四有”军人称号。2021年保送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作为清华首位女特战队员,郭婧从小就和军队有不解之缘。小时候她有机会能进入八一少年队进行全封闭的专业训练,但是当时的郭婧觉得自身的任务还是以学习为主,便放弃了这次宝贵的机会。当时军绿色已经在她的心里埋下了种子,有朝一日终会破土而出。

  2014年,郭婧以特长生的身份进入了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这在别人眼里意味着郭婧的人生将一路风顺,但是那颗种子已经悄然茁壮成长。在2018年,郭婧毅然放弃舒适安逸的校园生活,提交了参军报名表,成功参军入伍,在新兵训练结束后进入女子特战队。现在,郭婧即将进入新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在接受访谈的时候,她仍然坚定地说到:「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还会再回到军队。」

  虽然作为一个体育特长生,郭婧给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但是艰苦的军旅生活还是对一个20岁的花季少女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在新兵连的时光转眼即逝,凭借着自身优异的体质,郭婧在新兵训练的几个月中脱颖而出。

  这时,她站在了十字路口前,一边是优厚的条件,但平平淡淡;另一边是艰苦卓绝,但轰轰烈烈。然而,郭婧不想平庸地结束她的军旅生活,没有一丝犹豫,她毅然决然地选择进入女子特战队。她非常坚定地说到:「当兵就要当特种兵,那里有更大的舞台,更能锻炼自己。」

  来到女子特战队之后,郭婧面临两大难关,第一个是体能关,郭婧比较擅长的是跑步和游泳,但是特战队里面的攀登训练要求上肢力量,而这正是郭婧的软肋所在,每次她在攀登训练中几乎都是垫底。

  另一大难关是思想关,郭婧在新兵连训练的时候是连队中的佼佼者,但是进入女子特战队之后,许多同年兵在各个训练科目中表现比自己出色。这让别人眼中的清华学霸郭婧心中不免产生了自我怀疑甚至一度想要放弃,「当时我是整宿整宿的失眠,精神情况非常萎靡。」

  黑夜只是黎明的前兆,超越绝望,就能看到胜利的曙光。在指导员和队友的鼓励和支持下,郭婧重振旗鼓,不断超越自我,一有时间就有意识地针对上肢力量进行加练,和老兵们“开小灶”,日复一日,周复一周,月复一月。功夫不负有心人,郭婧最终在攀登考核中取得了优秀,突破了自己的弱点。「当时真的挺不容易的,我都没想到自己能挺过来,还好有指导员和队友们。」回想起这段经历,郭婧感慨不已。

  郭婧在特战队新兵训练结束之后被派往广西桂林带新兵,由于班长工作繁忙,新兵的日常训练以及管理的重担全部压在作为副班长的郭婧身上。当时郭婧为了让女兵们克服爬铁丝网的恐惧,尽管广西多雨,地面潮湿,她仍然身先士卒,全程趴在泥潭里给新兵们示范技巧。「基本是新兵爬几次,我就跟着爬几次。一天的训练下来,就像是刚从水里出来一样。」郭婧回忆起当时的训练情况。

  一天早上,和往常一样训练。郭婧感觉有些头晕,测了一温,38℃,已经发烧了。但是心系新兵的她没有太放在心上,强撑着继续训练。就这样,郭婧一直撑到中午,体温升到38.3℃,也没什么胃口。打过点滴,郭婧本以为再休息休息,烧就会退下去。未曾想,到了晚上,情况恶化,发了高烧,体温高达39.8℃。「我很少生病住院,当时真的是感觉有点意外。」郭婧回忆起生病的经历,至今有些不敢相信,「这是我第一次吸氧,之后我在医院待了一周。」

  令人欣慰的是,郭婧的付出没有白费,最终所有的新兵们都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了考核。

  退役之后,军队里面的优良传统也被郭婧带回到校园生活中,规律的作息时间,全包寝室内务,定期地健身,在学习生活中发扬集体主义精神……这些「本色」将成为郭婧的人生底色。

  刘逸舒,2013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7年参军入伍服役于中国西部战区西藏某旅,2018年3月在军队中提交入党申请书,2019年3月1日成为预备党员,2019年9月退伍返校,服役期间连续两年获得“优秀义务兵”,参加“边防管控重大任务”。

  2017年6月至7月,中印边界冲突让洞朗这个边陲之地第一次走入人们的视线,也让人们认识到边疆其实一直都不太平。

  「我们当时到西藏洞朗的时候已经是12月份了,当时局势其实还是挺紧张的。」刘逸舒回忆道。他所在的连队的驻地离对峙地点只有一山之隔。「当时,边境巡逻军队就在山头上,我们站岗的地方就在山脚下,山上的动静一清二楚。只要听见枪声,我们就会往前冲。」刘逸舒对当时紧张的局势历历在目。

  困难不仅是与“人”斗,还要与“虫”斗。荒山野岭蚊子非常多,再加上刘逸舒和队友们是方圆数百里少见的“活物”,自然就受到了蚊子们的“特别优待”。「晚上出去巡逻的时候,成群的蚊子围着我们转,眼里只有黑压压的‘蚊云’,耳边全是嘈杂的‘嗡嗡’声,就像进了闹市区。」甚是夸张的条件着实吓了刘逸舒一跳。连队里会给大家配备花露水、清凉油用来驱蚊。但是,蚊子太多,喷完花露水,并不能坚持太久。无奈之下,他和队友只能采取最“原始”的办法来避蚊:巡逻时多动动,“全副武装”少露肉,用花露水多“洗洗”。三管齐下,才堪堪挡住蚊虫凶猛的“攻势”。

  挡住了凶猛的蚊群,还要抵抗恶劣的环境条件。刚到高海拔的西藏地区,“高原反应”不可避免。「高原反应影响最大的是体能,在重庆的训练基地,我无负重3公里长跑可以跑进10min,在西藏就只能跑到13min。」刘逸舒回忆道,「整个训练下来,感觉自己的身体已经不属于自身个人的了,特别是肺,已经感觉不到肺的存在了。」

  时刻紧绷的神经,蚊虫的袭扰,恶劣的高原反应,条件之艰苦已然无以复加。「入伍就是要去锻炼自己。条件艰苦,才能磨练意志。要不然我觉得入伍两年就等于白去了。当初和我一起入伍的战友二话没说,直接选择了去西藏的边界。」刘逸舒说起自己入藏的原因,十分坚定。入伍虽是受退伍师兄言传身教的影响,但是躬行参军便发现言行只能展示十之有一,只有自己亲身体会,才能明白此间真意。

  「入伍是提升党性认识的最好机会,我们每周都会有两次的党课学习,反复学习党的思想理论。」刘逸舒说起自己在部队提交入党申请书的经历。「到连队之前,班长就给我们讲述了‘党员先锋队’的故事。」

  边境冲突最激烈的时候,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前线战士里的党员们自发组织了“党员先锋队”。他们绝不会开第一枪,但是枪响之后,他们绝对会第一个冲上去,第一个打出“第二枪”。

  刘逸舒到连队的时候,正面直接冲突已经偃旗息鼓,局势也是稍有缓和,但是这支党员先锋队”一直都在时刻准备着。「我当时不是党员,所以不能加入“先锋队”,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刘逸舒现在回想起来仍会有丝丝遗憾。看着连队里几乎全是党员的队友,受到“党员在前”的精神的感染,怀着「守卫边疆就是一份荣誉,要把这份荣誉继续升华」的想法,刘逸舒郑重地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2019年,慢慢的变成了预备党员的边防战士刘逸舒被抽调参加军演。在一次联合防卫演练中,刘逸舒负责一处炮击阵地的警戒。在离炮弹到达阵地还有十几分钟的时候,一位牧民驱赶着一群牦牛和四五头羊径直向炮击阵地走来。情况危急,刘逸舒发现后,立马上前和牧民交流,制止牧民的危险行为。但是,由于语言不通,沟通十分不顺利。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牧民也没改变路线的意思。这让刘逸舒不禁捏了一把汗。就在沟通无果,局势僵持不下的时候,刘逸舒看到正悠哉游哉吃着草的牛羊,灵机一动。不再纠结于和牧民“驴唇不对马嘴”,刘逸舒收集一点草料,开始喂牛羊了。一遍喂牛羊,一遍向反方向走,把牛羊引到远离炮击阵地的草地。「这样,牧民就只能跟着牛羊走了」回想起处理突发情况的细节,刘逸舒有点“小得意”,「我是军人,也是党员,这事不仅得处理,还得好好处理,不能简单粗暴,草草了事。」

  「边防条件很艰苦,但只有真正深入前线,才能真正的磨炼意志品质,真正的了解党和军队,明白自己的初心,明确自己究竟想干什么。」两年艰苦的边防生活让刘逸舒成长了许多。

  以青春之我们,承自强之意志,携创新之精神,秉报国之志向,无论何时何处,自强奋进,战斗不息,与有荣焉!

Top